前段时间英国·超长待机·伊丽莎白二世女王的一段采访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其中女王表示加冕时佩戴的王冠“好像有上吨重”,而且不能低头,不然王冠真的会掉!不过即使如此,也挡不住很多姑娘们的公主梦,在婚礼上戴一顶王冠、当一天公主,是多少女生的梦想啊!那些经典的绝美王冠长什么样呢?往下看!
许多年前,英伦玫瑰戴安娜王妃头戴斯宾塞王冠,身披白纱,长长的拖尾如同星河一般铺洒在地上,即便是披上头纱都没能掩盖住她的绝代芳华。
更多的时候,王冠不仅仅意味着美与尊贵,更象征着权利与荣耀,是头顶的重量,更是肩上的职责。
如今,王冠也陪伴着王室成员们去到了更多地方,头顶间的方寸璀璨,见证了时间的流逝与文明的发展。
莎士比亚在《亨利四世》中说:“欲戴王冠,必承其重。”每顶华美的冠冕背后,都隐藏着一个个时代的故事,也凝聚了无数技艺精湛的雕刻师与工匠们的智慧与汗水。
Crown,是具有君主身份的人在重大场合佩戴的王冠,代表着王权,对使用者的身份要求十分严格。Crown中绝大多数都有封闭的拱形梁状结构,并有十字架,象征着君权神授。
伊丽莎白二世头上的这顶就是非常典型的Crown, 王冠共镶有2868颗钻石,17颗蓝宝石,11颗祖母绿,5颗红宝石,还有273颗珍珠。重达4磅12盎司(2.2公斤),应了那句话“别低头,王冠会掉”,因为它实在是太沉了!看来做女王也不容易呀!
除了Crown之外,皇室女性平时佩戴的头饰则称为Tiara,一般翻译为冠冕。冠冕(Tiara)的种类就更多了,包括皇冠(Diadem)、发环(Circlet)和束发带(Bandeau)等。
遥望时间长河,总有些冠冕让我们难忘。有些见证了传承:
传递了几代人的俄罗斯条纹王冠
有些预示了哀愁:
“珍珠泪”王冠见证了戴安娜王妃充满哀愁的王室生活。
有些承载了一个王室家族的兴衰沉浮,比如这顶在“觉醒:文艺复兴至二十世纪的宫廷珍宝展”上出现的皇家百合钻石冠冕:
这顶闪耀光芒的冠冕由三枚钻石百合构成,可以拆卸下来作为胸针佩戴。百合图腾是法国波旁王室的重要象征物,这一形态其实是从鸢尾科的香根鸢尾所提炼出的符号,欧洲人常混淆鸢尾为百合,后成为约定俗成的用法。
百合花是法国的国花,鸢尾花图形与法国的渊源,开始于公元496年克洛维一世加冕之时。传说中,天使翩然降临,蘸一点小瓶中的鸢尾花油为他涂抹,自此之后,鸢尾花油变成圣洁的标志。在法国,鸢尾代表光明和自由,鸢尾花图腾对法国人来说象征信念、智慧与勇气。
这个冠冕上的钻石原来是法兰西国王查理十世(1757—1836)的勋章——“圣灵骑士勋章”上的钻石,查理十世是法国波旁王朝的末代君主,圣灵骑士勋章的前身是圣米歇尔骑士团勋章,是法国国王路易十一为了和勃艮第的金羊毛骑士团竞争而建立的。圣灵勋章是一个装饰绿色火焰的燕尾十字架,十字架中心是一只头朝下的鸽子。
查理十世的圣灵骑士勋章在钻石被取下后,依然保存了勋章的架子,这一架子现为法国荣军院所收藏。
查理十世在法国波旁王朝复辟后在位六年,他对法国大革命和新秩序恨之入骨,说:“宁可去砍树谋生,也决不像英国国王那样统治!” 1830年七月革命后,查理十世被迫逊位,逃亡英国,这枚勋章也被制成了冠冕,成了奥地利大公爵夫人玛丽·安妮的物品。
还有更多的珍贵冠冕,在冗长的时间隧道里散发着光芒,独自美丽着,诉说着。
这件祖母绿冠冕来自19世纪的德国王室,上面的七颗祖母绿来自哥伦比亚,被切割成水滴形和椭圆形,与之相衬的是老式切割的钻石。它的背后就隐含着冠冕风格的变迁:最早的时候,古希腊人会在圣人雕像的头部加上花环般的冠冕,也会将这些冠冕赠予凯旋的运动员和战士,而身份显赫的人则会在婚礼和宴会上配戴这类冠冕。
后来,古罗马人延续了古希腊人的这一传统,但随着罗马帝国灭亡和基督教崛起,佩戴传统花环和带状头饰的习俗逐渐没落。直到十八世纪,宝石切割技术有了极大进步,冠冕才变得更为普及,形态相对简约的黄金冠冕被镶嵌钻石及彩色宝石的璀璨冠冕所取代。
在18世纪后期至19世纪早期,新古典主义兴起,从古希腊和古罗马汲取灵感的珠宝商们创造出用珍奇异宝制成的冠冕们,象征地位与财富的精致冠冕再度流行开来。这个时期的冠冕通常会镶嵌各式各样的宝石。
这顶镶嵌着漂亮红宝石的花结风格小冠冕既可以佩戴在头上,又可以作为大胸针使用。这是波旁·帕尔马公爵夫人玛丽·安妮的父亲弗里德里希大公1905年送给女儿的礼物。
十九世纪末的冠冕镶嵌以钻石为主,当时在南非发现了多个新钻石矿,因此钻石产量充足,也使得钻石的价格变得相对亲民。到了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晚期,欧洲市场百分之九十的钻石都是由南非提供的。有没有觉得这个时期的冠冕特别的闪呀~
这顶钻石冠冕来自古老的侯爵家族,最初为女侯爵凯瑟琳所拥有,被其位于凡尔赛宫附近的家族珍藏至今。它仿佛逃过岁月的洗礼,宛若新生。只有仔细审视其时代神韵和精湛工艺,才能透过历史的层层迷雾,捕捉到属于那个年代的奢华与荣耀。凡尔赛宫是法国的夏宫,历代国王居住其中,与国王最亲密的王室家族在凡尔赛陪王伴驾。这顶冠冕的任务便是在最重要的国事场合,用来彰显法兰西帝国的强大和富足。
到了后来,受社会兴衰和潮流更替影响,冠冕的造型与风格也在不停转变,而不变的是那份恒久的美丽和优雅。
许多冠冕是开口的,形如半月。部分冠冕还被制作成可拆卸款,能拆分成项链、吊坠、胸针等小首饰,因此佩戴方法也有很多,可以随着场合的不同变换各种造型。
这顶冠冕名为“Meander”,也是希腊回纹的名称,取自古希腊(今土耳其)著名的河流门德雷斯河,比喻纹路与这条河一样蜿蜒,象征着永恒和万事万物的无限循环,非常受王室们的青睐,英国的安妮长公主就非常喜爱佩戴希腊回纹冠冕。
这次展出的这顶“Meander”冠冕由两顶不同造型的王冠叠合而成,用铂金与钻石勾勒出精致的蕾丝与花卉图腾,上方王冠呈拱形轮廓,采用三层式结构,分别饰以勿忘我花纹、希腊回纹和月桂叶图案;下方王冠则用纤细的铂金网格镶嵌旧式切割和玫瑰式切割钻石,制成蕾丝的图案,这一层王冠可翻转为项圈佩戴。
这件冠冕制作于1900年,来自西班牙王室珠宝商安索雷纳。从19世纪末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这段时间是欧洲相对和平、繁荣的黄金年代,被称为“美好年代”。
冠冕的主人是西班牙王后维多利亚·欧仁妮的女官艾斯佩兰莎·查瓦里·阿尔戴珂拉(Esperanza Chavarri Aldecoa),她曾在1920年马德里王宫举行的庆典上佩戴这顶冠冕,从照片中可以一瞥“美好年代”的光彩,也可以看出冠冕在额前还有一条钻石流苏,可见冠冕随着岁月也在不断地变化造型。
这顶冠冕来自于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室御用珠宝商奥古斯特·杜富,为统治了比利时三代的列奥波德家族成员定制。
看着亮闪闪的大钻石,可以想象它在女孩的发丝上是何等的闪耀。当时绝大部分的冠冕都被设计成了多用款,既可作为冠冕佩戴在头顶,又可以拆组为项链,有的部分还可以单独拆下来作为吊坠使用。真是充分考虑到了实用性呢~
除了佩戴方法很多,王冠的佩戴场合与时间也很讲究。王室成员在婚礼、国宴和其他白领结着装要求的(white-tie)正式活动上才会佩戴王冠,按照传统,只有已婚妇女或新娘结婚当天才会佩戴冠冕。
这是1902年奥匈帝国皇帝弗兰茨·约瑟夫赠与侄女玛丽·安妮(Marie Anne)的王冠,庆祝她与波旁·帕尔马的Elia王子成婚。整个冠冕有大约163mm长,用钻石镶嵌成叶片涡卷纹图案,背面有奥匈帝国珠宝鉴定的标识,以及制作者科切特(Köchert)的印记。
话说这位奥匈帝国皇帝弗兰茨·约瑟夫不但送侄女科切特的珍宝,他的皇后茜茜公主也喜欢佩戴科切特的作品。
剧照中的钻石星花是科切特最著名的作品,画家弗朗兹·克萨韦尔·温特哈尔特(Franz Xaver Winterhalter)曾经画下茜茜公主侧身回望的一瞬间,浓密的头发上点缀着的钻石星花就是来自科切特。
随着时间的流转,打破规则的人越来越多,如今王冠佩戴场合的界线已越来越模糊,冠冕也不再是皇室成员的专属单品。它们背后的故事与历史,与其散发的光芒一样迷人。
SaSa有话说:看了这么多,你最喜欢的王冠是哪种风格呢?或者还有哪些经典王冠给你留下深刻印象了呢?快来和SaSa聊聊吧!新年伊始,希望每个邂逅“王冠”的女孩都能活得像童话中的公主的样子~健康平安、幸福快乐、喜乐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