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很多人买结婚钻戒,挑选的钻戒其实大多都是圆型切工的主钻。圆型切工钻石的魅力虽然无可否认,但小编觉得相比之下,异型切工(科普一下,所有除圆型切工以外的钻石切割形状统称为异型切工)更能凸显个性与独特的审美。
今天,小编就来和大家聊聊钻石的发展史和不同的异型切工钻石的特点,并为大家推荐超美的钻戒单品!来来来,涨知识的时间到啦!
如今我们常见的圆型明亮式切工在英文中叫做Round Brilliant Cut,这种切工让钻石拥有57或58个刻面,从而提高了光线的折射率,使得钻石变得更加璀璨。
但要知道,其实钻石最早的时候切割形状都是这样:
这种尖琢型切工最早出现于14世纪中叶,由于当时的切磨技艺简陋,加之钻石本身的坚硬,那时候只能在钻石天然形态的结晶基础上进行简单打磨。
再到后来,人们尝试将顶端的尖角削平,于是便有了这样的形状:
其实从这时的桌型切工开始,钻石的切割形状已经有了如今现代切工钻石的影子。与此同时,还有一种切工形状深受人们喜爱。这种名为玫瑰型切工的形态相对更为美观,但缺少火彩。不过从现代的眼光看来依然觉得很浪漫、奢华。
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中,钻石的切工和切割形状在不断精进,切面也不断增加,大大提高了钻石的亮度与火彩。
到了18世纪,老式欧洲型切工已经与现代的圆型切工很接近了。在此基础上,一位美国钻石商人亨利·摩斯花了20年时间终于研究出了能够充分体现钻石亮度和火彩的切割比例。
亨利之后,出生于比利时钻石加工世家的马歇尔.托尔可夫斯基对钻石的切割形状进行了精进,而他所提出的理想型切工比例也是最接近如今的圆型明亮式切工。
说完了圆型切工钻石的大概发展史,我们再说说今天的重点——异型切工钻石。从历史角度来看,如今市面上常见的异型钻中,心型切工钻石是最早出现的,仅次于桌型切工。
心型切工钻石的特点一目了然,爱心的形状也赋予了钻石更加浪漫的寓意,作为钻戒更是美好无比。
如今同样受欢迎的还有梨型切工,这种切割形状的钻石有着不对称的美感,并且整体视觉上会有一种延伸感,所以相同克拉的条件下,梨型切工钻石会比圆型更显大。如果一定的预算下追求克拉数的话,可以考虑这种切工哦!
梨型切工最早出现于1458年,由一位名叫Lodewyk van Bercken的钻石抛光师发明,而他发明的钻石抛光轮技术更是革新了钻石贸易。
18世纪中期,法国国王路易十五世委托宫廷珠宝匠为他的爱慕对象设计一颗钻石,这颗按照t唇形设计出的钻石便是我们如今所常说到的榄尖型切工。
榄尖型切工钻石的特点在于它的两端都为尖型,并与梨型切工相比要显得更窄更狭长一些。它整体给人一种古典感,但锋利的尖角似乎又带有一丝侵略性,作为钻戒更适合有力量感的女性。
祖母绿型切工也是最早的多刻面钻石切割方式之一,到了1940年才标准化。矩形阶梯状的祖母绿切工钻石有着独特的几何美感,在装饰艺术时期(二十世纪20~30年代)非常流行。
相比其他切割形状的复杂、闪耀,祖母绿型切工的钻石更加简约,却也更考验钻石的净度。这种切割形状也相当优雅、大气,非常适合独立的现代女性。如果想要更闪,可以考虑群镶钻的款式。
椭圆型切工的钻石经历史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14世纪以前,传说有一颗名为Koh-i-Noor的钻石便是这种切割形状,它被作为眼睛镶嵌在印度教女神雕像上。最后在1310年的时候,被土耳其人偷走。
直到20世纪60年初的时候,才有了如今标准的椭圆型切工标准。椭圆型切工其实是一种改进式的圆型切工,而在视觉上也比圆型切工显得更大,因而也更具有气场。这样的钻戒更适合独立、潇洒的女性。
1977年,纽约的切割师Hentry Grossbard创造了雷迪恩型切工,这样的切工和祖母绿有些近似,但在其基础上增加了切面,可以更好地隐藏钻石的内含物,保留了方形钻石优雅的同时又能更加凸显火彩。
在70年代同样还出现了公主方型切工,同样是方形钻石,公主方形的底部切割近似于圆型切工,所以会比祖母绿型切工和雷迪恩型切工都要更闪耀一些。
公主方型虽然有着尖锐的四个角,但整体上却显得更为甜美,加上明亮的火彩,非常受年轻女性的欢迎。
最后,给大家来一波钻石珠宝的美图大放送,感受不同切工的钻石之间的碰撞!
了解了每一种异型切工的历史和特性之后,是否找到了你最喜欢的那一个呢?除了上述提到的这些异型切工,如果你还有其他喜欢的钻石切割形状,都可以在留言区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