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古时候还是当代,结婚仍是头等大事。我们都知道,结婚有许多习俗。这些习俗都是老一辈传承下来的,都是精华。但在华夏大地,无论汉族还是少数民族,都有着不同的习俗。满足的婚俗文化属于制度制度文化,介于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之间。传承具有稳定性,与之前想比有了很大的改观,因此传统婚姻观念也改变了不少。今天,小编就带大家深入了解一下满族的婚嫁习俗。
早在清朝入关之前,皇太极就下令不允许近亲结婚。更是严格禁止通婚的存在,那个时候还有局限性,就是不允许汉族与满族结婚。或许是满族当政期间对种族的歧视。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婚姻挂念也改变了不少。到了顺治时期,制度已经允许满族与汉族通婚,没有那么多规矩可言。
相看:
满族青年男女相爱后,婚前有一个"相看"的程序,即男方母亲到女方家观看姑娘的容貌,询问年龄,并考察姑娘家的有关情况等。如果各方面满意,男方母亲就送一份礼物
给女方家,婚事就算确定了。结婚前几天,男方家要给女方家送彩礼(俗称过礼)。彩礼一般经较丰厚,有衣服,首饰,器皿和现金等。
满族的婚礼仪式主要还是因他们的生活环境、信仰有直接关系。详细的说就是:在早先,包括迎亲、送亲、跨火盆、吃子孙饽饽等。这些规矩很是复杂,况且准备时间要充足还要花费大量的资金。在当时一些家庭根本无法承受这些仪式所用的资费,就简简单单的举办一部分仪式,但真正上是都应该办的。
时代一点点的进步,到了近代。清王朝不再,满族人不再执政,习俗又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是简化了不少。除了基本的仪式,比如相亲、定日子、娶亲等,大部分已经取消。从现代角度来看,婚姻习俗的简化和婚姻观念的改变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社会在发展,好的习俗要传承,不好的习俗要抛弃,加之以新的内容给与他活力。这才能更能符合时代的进步性。
当代满族结婚对婚礼还是比较规整。一般的要举办三天,也就是所说的“三日婚”。
第一天被称为“响棚”,办喜事接新娘一定要选个好时辰。和自己家族长辈商量好,然后取一坛好酒、一只肥猪送到女方家庭里去,让女方家为了准备宴席给客人使用。
第二天被称为“亮桥”,亮桥就是请新娘子上桥。与此同时,新娘子要在鼓声中告别家人,母亲把新娘子的洗脸水泼在花轿旁边。花轿现在一般都是用马拉,不再用人力了。整个花轿用红色绸缎包围。坐花轿的有新娘子还有一个七八岁的小孩子,小孩是压轿的。小孩是男孩子,一是为了热闹,二是为了图以后儿女健康。
第三天被称作正日,是正式迎娶新娘的日子。新郎官在清晨会骑马或者坐花轿,在伴郎的陪同下。一路鼓乐吹奏去迎亲。在新娘脖子上挂着从出生就佩戴的吉祥锁,这一天也要解开,标志着女孩子从此进入自己的生活。
满族的婚姻习俗随着时代的不同已经改变了很多,但终将没有少了迎娶新娘子的那份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