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在古代也是需要文字证明的,就是所谓的婚书,在两个人举办婚礼之前,就需要交换生辰八字办好婚书。到了民国的时候,就有政府机构给出具的结婚证了,那时候的结婚证是一张纸,上面用油墨打印,不再像以前是手写的了。到了建国后,结婚证就成了一个小本样式的,夫妻二人各有一本。
说了结婚证,对于结婚年龄的要求,自古以来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据说在周代的时候,要求的是男子满三十岁而女子满二十岁才能结婚,这个说法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但是在我们所知道的秦汉以来的古代社会中,男女结婚年龄相较现在都比较小,因为古代的生活环境和医疗条件比现代差很多,人们的平均寿命并不高,所以在大家认为的男女身体成熟后,就可以结婚生子了,所以在古代我们常听到的二八年华、年方弱冠等等,年纪都是挺小的。
而且古代在很多地方还存在童养媳的习俗,在一些家里条件不好的人家里,女孩子很小就被卖出去,送到别人家养着,作用就是长大以后当儿媳妇,小的时候可以作为劳力。有的家庭还过得去的人家,一般到了女孩子十二三岁的时候就会准备出嫁的事情了,等到十五岁十六岁的时候就可以出嫁了。
但是到了现代社会中,女性多大可以领结婚证呢?也就是大家常听到的到没到法定结婚年龄呢?相比于古代平均寿命短的情况,现代大家的平均寿命长了很多,而且医学理论更加科学,考虑到现实社会的状态,国家要求女性要满20周岁才可以领结婚证,也就是满20周岁才能结婚,这段婚姻法律是认可的,否则都是属于早婚的。这其实是考虑到了很多情况,比如女性身体发育是否完成,我们都知道,女性一般是在十二三岁的时候开始青春期的发育,等到20周岁的时候,大家的身体机能已经发育完好,可以结婚并且生育小孩,否则年纪太小的话,身体机能还在发育中,过早地生孩子对身体损害比较大。
另外,在20周岁的时候,女性的心理成熟度也要比十几岁的时候高很多,会比十几岁的时候更适合婚姻生活。毕竟结婚后双方都是需要承担起生活的责任的,20周岁的女性也能有一定的经济能力(读书的学生不算在内),所以在各方面来看,女性20周岁以后结婚还是比较好的。